经济法2012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二)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7-06 23:21:40         下一篇 上一篇

3.中青年法学家成为中流砥柱。

成名中青年法学家(45岁及以上)中吴志攀张守文徐孟洲岳彩申董保华黎建飞王先林郑尚元等仍然笔耕不辍。青年学者更是呈现出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局面,涌现出如邢会强(自20092012年每年2篇)、竺效、叶姗20122篇,20111篇)、王红霞2篇)、胡改蓉周长征2篇)、冯果20122篇,20111篇)、冯辉2篇)等一大批优秀学者。中青年法学家构成经济法发展的中流砥柱,这预示着经济法的发展后劲十足,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三)法学院排名分析

 

   112篇论文的作者来自56家法学科研机构,以下是排名前10位的单位:

 

名次

单位

总数

三大期刊

作者

1

上海财经大学

法学院

9

0

郑少华(2)、王全兴(3)、胡凌、何佳馨、徐键、伍文辉

2

西南政法大学

8

0

陈步雷(2)、胡大武、邓纲、岳彩申、万江、邹爱华、许明月

3

中国政法大学

7

0

陈健、戴孟勇、崔威、胡继晔、周长玲、曹明德、李美云

4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

6

1

黎建飞、杨东、徐孟洲、张家骥、孟雁北、竺效

5

华东政法大学

5

0

熊玉莲、张璐、邓敏贞、肖国兴、胡改蓉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及国际法研究所)

5

0

冉井富、郗伟明、廖凡、郗伟明、谢增毅

7

北京大学法学院

4

0

叶姗(2)、吴志攀、张守文

7

南京大学法学院

4

0

周长征(2)、宋亚辉、周樨平

7

上海交通大学

凯原法学院

4

0

李剑、仲春、方堃、王先林

7

中南大学法学院

4

0

陈云良、王红霞、徐澜波、王红霞

 

上述10家单位发表了54篇论文,占全部论文的48.2%。从上表可见:

1.学界新贵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冲劲十足,今年终于登顶。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自2009年来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从经济法学20092011年度CLSCI论文数据分析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总体排名第十,其中2009年排名第七,2010年排名第八,2011年排名十六,但今年却以9篇论文成功登顶。从这个发展态势来看,这一年轻的学界新贵充满了朝气和冲劲,表现出蓬勃向上之势。希望他们能够保持住这一冲劲,继续跻身第一梯队,在经济法列强中站稳脚跟。

2.北京大学法学院表现欠佳。

从经济法学20092011年度CLSCL论文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北京大学三年合计发表论文34篇,与中国政法大学并列稳居法学院榜首。但每年基本排名呈现微弱下滑趋势,2009年排名第一,2010年排名第二,2011年排名第三,今年更是排名第七,仅发表了四篇文章。虽然发表论文数不能作为评价学校排名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仍然期待北大法学院能够重振雄风。

3.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拿走第二名。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老牌的经济法强势学校,近些年来一直波澜不惊。相比2009年发表7篇、20109篇、20114篇,排名分别为第五、第四、第十一,今年主要依靠稳健的表现,将名次提升到第二名。我们希望西政能够保持这种强劲的势头。

4.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传统经济法学强校也一直榜上有名。

虽然从论文总量上来看,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鉴于2012年各校经济法论文发表总数均有下滑趋势,因此中国政法大学仍然排在第3名的位置。如果从历年的表现来看,经济法从未退出过前3名的位置,无愧于经济法传统强校的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这两年来经济法学科论文数量2009年并列第五,2010年并列第七,2011年并列第八,2012年排名第四,虽然没有名列前茅,但也一直榜上有名。希望这仅仅是一时之态,盼望近些年引进的青年学者早日爆发,使得名次有所进步。

5.个别学者的爆发对各学校的排位有显著影响。

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各自发表两篇,并列十三,但主要源自冯果、冯辉两人各自发表两篇文章。除此之外,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法学院的排名也几乎靠个人之功。

6.三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较少。

排名前十的科研单位只有1篇文章,112篇经济法学论文中也只有7篇发表在三大权威期刊中(2011年排名前十的单位有10篇发表在三大期刊),这体现出经济法学论文的整体质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学者应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最后,由于商法学和经济法学很多领域存在交叉,我们在做统计分析时难免会依自身主观判断来进行分类,因此存在一些同一学者发表的不同论文中有些被分到商法学分类之中,有些被分到经济法学分类之中,不准确之处敬请各位贤达批评指正。

 


文章出处:中国法学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