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2012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一)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7-06 23:13:00         下一篇 上一篇

(一)学科总体评价

 

依据本网统计的结果,经济法学在15CL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数115篇(大幅度低于2011年的159篇,2010年的157篇,2009年的153篇),占总数1412篇中的8.14%(偏低于2011年的11.08%2010年的10.97%2009年的10.88%),不仅打破了近三年主要期刊发表论文数逐年稳步提升的趋势,而且创下了自2009年统计以来的最低点。在所列的13门学科中,次于民法学、法理学、刑法学、刑诉法学,排在第五位。其中,发表在三大权威刊物上的论文8篇(低于2011年的13篇),占总数112篇(2011年的172篇)中的7.14%(低于2011年的7.56%)。在所有经济法学论文中,经济法基础理论25篇(201118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22篇(201114篇),金融法14篇(201141篇),竞争法16篇(201117篇),财税预算法11篇(201122篇),环境与自然资源法13篇(201120篇),消费者保护法6篇(201111篇),土地房地产管理法4篇(20105篇),其他论文较为分散,基本上是每一个法律部门有一篇。

从经济法学科科研成果总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学科整体表现欠佳。

与往年相比,经济法学科2012年整体研究状况不尽如人意。2011年,经济法论文总数排在所有学科的第四位,而2012年则落后一位,被刑诉法学赶超,这也反映了新《刑事诉讼法》出台后刑诉法学界的研究升温趋势。因此,虽然经济法学科的整体论文排名仍然为中上,但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寻找原因,争取在2013年打一个翻身仗。

2012年,经济法学科文章发表数最多的单位是上海财经大学,达到了9篇,其次是西南政法大学8篇,前10名至少发表了4篇,发表3篇以上的有11家单位,2篇以上的有20家单位。相对过去无论是榜首单位的发表论文数,还是发表2篇以上单位的数量都有所下降。此外,经济法学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数量也有大幅度的下降。这给经济法学界敲响了警钟,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经济法学科的下降只是暂时的,2013年经济法能够重现辉煌。

2.不同科目冷热不均。

经济法作为涵盖法律部门最多的一门法律学科,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可以用冷热不均来概括。其中,对于属于经济法主干的经济法基础理论、金融法、竞争法、财税法、劳动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等科目,研究者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一点无论从研究队伍的数量,还是从成果数量上来看,都予以了佐证。而一些冷门科目,如会计法、审计法等,则曲高和寡,经常是不定期,偶然性的发表个别论文。例如2012年,会计法、审计法分别仅发表了一篇。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一状况很是恰当。近些年来这种状况一直在延续,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很难有所改变。我们衷心希望经济法学科中的一些显学能够多出成果,但也希望一些冷僻科目的研究不要出现断层。

3.研究状况鲜明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法是最为紧贴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经济法规范大量颁布,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方面日益法治化。法律的颁布、政府政策的施行与实务中典型案例的出现都反映在学界的理论研究中。如2011年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奇虎公司与腾讯公司的反垄断之争,政府出台的互联网调控政策,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2012年的经济法研究中。这些领域大量的优秀成果,指导了实践和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实践促进研究,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良好循环。

 

(二)研究队伍总体评价

 

2012年,经济学科发表两篇以上CLSCI文章的作者共10人,其中王全兴发表3篇,其余9人发表2篇,分别为西南政法大学陈步雷、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郑少华、、北京大学法学院叶姗、南京大学法学院周长征、中南大学法学院王红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刑会强、湖南大学法学院黎四奇、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法学院冯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冯辉

下表是这些作者发表文章的篇数、权威数和年龄情况:

 

姓名

篇数

三大权威期刊篇数

作者所属年龄段

王全兴

3

0

50-60

陈步雷

2

0

40-50

郑少华

2

1

40-50

叶姗

2

1

30-40

周长征

2

0

40-50

王红霞

2

0

30-35

刑会强

2

0

30-40

黎四奇

2

1

40-50

冯果

2

0

40-50

冯辉

2

0

30岁以下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

1.高产作者数量保持稳定。

2011年有一人发表论文4篇,四人发表论文3篇。2012年最高只有3篇,有所下降。

2.青年学者成为研究的中坚力量。

上表中,6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1人,5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5人,40岁以下的高产作者4人。由此可见,中青年学者,尤其是青年新秀已经扛起经济法学界的研究大旗,在此衷心祝愿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多出好成果。


文章出处:中国法学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