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仅不会被关闭,而且会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目前,它们中的“领先者”正在择机加速扩张,有实力但起步晚的则积极出击,以求后发制人,目标均直指金融控股公司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当前金融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员工可能对这句话体悟最深:一面憧憬着搭建金融控股集团后的远大未来,一面等待着财政部“生存或死亡”的最后通牒。不过,在这命运转折的前夜,他们看到了曙光。
近日,财政部金融司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简称A MC)下发了一份名为《政策性不良资产清算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财政部提出了处置期限届满后,尚未处置完毕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如何处理的思路。
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认为,这为A MC指明了一条如何处理剩余政策性不良资产的“明路”,同时,也为AMC业务转型和机制转型扫清了障碍。
拨云见日?
为处置中、农、工、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1999年国家对口组建了东方、长城、华融、信达4家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之初,财政部给他们定了10年“生命周期”,但在2003年,财政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提交了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的请示,最终决定所有政策性不良债权处置必须在2006年12月31日前完成,也就是说资产管理公司的生死大限提前了。
在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中,除去4050亿元的债转股,需要处置的不良资产有近1万亿,据银监会今年4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四家AMC共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3.4亿元,累计回收现金1805.6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4.20%。
当年,为了实现对银行不良资产的等值账面剥离,国家财政提供给AMC400亿元资本金、央行则发放了5700亿元再贷款,AMC并获准发行了8200亿元的金融债券。按照银监会的数据,即便是到今年年底,AMC也没有能力归还央行的再贷款,更无力兑付金融债券,这无疑是他们谋求转型的最大障碍。
财政部的《征求意见稿》如同一颗“定心丸”,因为按照意见稿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AMC的政策性业务再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债券停息挂账,AMC政策性业务回收现金支付改制银行债券利息不足部分,由财政部专项安排资金补足;AMC向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由财政部在债券到期日前择机发行特别国债予以置换。
而且由于很多AMC不能控制的原因,目前各家都或多或少有未处置完毕的政策性不良资产。政策性不良资产不处置完毕,AMC就无法建立起正常的财务报表,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因此,《征求意见稿》又提出“AMC财务重组时尚未完成终结处置的剩余政策性资产,可由AMC按商业化方式买断,或由财政部委托AMC继续管理和处置,按现金回收一定比例向资产公司支付委托手续费”,并规定“AMC清分后的政策性业务负债、剩余资产和处置损失经财政部核准确认后,从AMC负债表剥离出来,移至表外单独反映”,即对政策性不良资产和商业化不良资产进行分账管理。
“这下基本有数了,”一位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抑制不住兴奋,“财政部会对过去的政策性损失认账,我们下一步发展就有了一个干净账面。”
其实,监管层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都或明或暗地表示了支持。
比如,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兼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认为:“资产管理公司要有新发展,思想还要解放。随着现代金融混业的潮流,金融和非金融的混合,资产管理公司的前景比原来想象的要大,干的事情要多,它是银行证券保险之外,介于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一种特殊模式。”
而在今年6月,一份由财政部主导的转型方案讨论了AMC的前程。方案显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AMC可以增加10项经营范围,包括: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基金、证券、风险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等,将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为金融服务企业。
据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透露,银监会也明确将四大AMC未来定位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并会在下月中旬海南三亚的会议上就此问题进行更深入讨论。
这些消息被视为对四大AMC转型的默许,虽然尚在敏感时期,但中国金融业重组的最新动向已经显露端倪——资产管理公司不但不会被关闭,而且要在现有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
各显神通
在金融混业解禁前若干年,四大A MC就已经将触角伸向投行业务,现在的情况则是“领先者”择机加速扩张,有实力但起步晚的则积极出击,以求后发制人。
6月初,国务院批复了由中国证监会上报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进入证券业的文件。7月20日,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信达成为了首家进入证券业的资产管理公司。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在有条不紊打造金融控股业务平台。它的合资公司平台——融德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搭建,在浙江则成立了金融租赁公司,还将在今年12月在整合德隆系旗下的证券公司基础上挂牌成立华融证券,紧接着将成立信托公司,据公司员工透露,目前他们甚至在洽谈收购期货公司。“现在的困惑是以谁的名义收购,从完善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平台的角度来看,华融集团收购比较合适,从开展股值期货业务便利的角度来看,由新成立的华融公司收购比较合适。”华融知情人士谈道。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也正在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向努力。7月27日,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长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个多月之后,9月7日,又在深圳成立了一家深圳长城国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风云变幻之际,资产管理公司都在暗中筹备,而谈到当前的形势,有的言辞谨慎,有的则自信满满。
“明天在哪里我们也不清楚,我们还在等形势的进一步明朗。”谈到转型话题,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副主任曲和磊说。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经营二部总经理胡建忠则十分乐观。他说:“四大AMC转型为多功能金融服务企业对国家来说是成本相对较低的金融战略选择。”
他认为,WTO保护期过后,我国面临国外综合经营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国内需要具备实力的金融控股企业与之抗衡,但是目前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直接转为金融控股的风险较大,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庞大,给监管带来很大挑战,而资产管理公司规模小,便于控制,是推行金融控股的最佳试验田。
而且,在7年多的实践操作中,AMC积累了众多经验。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高层指出:“四大AMC多年来摸索出债转股、债务重组、招标拍卖、打包出售、利用外资和法律诉讼等多种市场化、专业化的处置方式,实际上已经具备成为综合性金融服务企业的基本要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做,金融服务业务,尤其是投行业务才是核心,AMC在这个领域是有竞争优势的。”曲和磊说。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某高层人士也谈到,AMC会从各自的战略优势发展金融控股,如信达会利用办事处人员积累的丰富项目资源,今后吸引投资者成立产业投资基金。
还有就是金融类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处置,目前中行、建行、工商银行完成了股改,但是对于农行的处理,国家还没有定论,有关这部分的不良资产加上一些券商的不良资产,AMC也将继续涉足。
致命难题
但在市场观察人士眼里,忙着业务转型的四大A MC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尚未解决,否则即便是获得了政策许可,AMC的发展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举步维艰。
这就是公司本身的转型问题。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基本是由财政注资,正如有人所指出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穿着官服,却又干着经商活动的“四不像”组织———既非市场组织,也非行政组织。
“银行股改之前的毛病,现在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有。”和四大AMC打了7年交道的北京律师协会不良资产处置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说。
“A MC的市场化,首先是它的产权和机制的市场化,如果它不引进战略投资者,不进行股权结构的调整,那么它不会有新的活力,”他说,“现在财政部作为股东和监管者,它的角色经常是混在一起的。”
“现金回收率”和“费用率”是目前财政部考核资产管理公司的两大指标。
考核指标也许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压力。“没有机制约束,全凭良心干活。”某资产管理公司职员向记者直言。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许刚也分析了AMC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几道坎:首先,AMC浓郁的政策性,决定了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其次,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难以直接进行股份制改造及资本运作;第三,现行行政区域主导下的机构布局,摊子大,负担重,难以适应按经济区域有进有退的市场化战略布局。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给了我们一个干净的账面,我们每家的资本金在100亿左右,按照规定,我们只需要保留25%的绝对控股权,因此,还可以引进300亿资本金,已经有不少战略投资者找上门来,我们正在上报方案。”一位资产管理公司高层乐观地说。
“相比银行的改制,我们更易于改制成为公众公司,并被投资人接受,目前华融、信达已经向财政部报了四五家国际战略投资者入股的方案,它们都是全球著名的金融机构,当然,具体的实施要等到明年初,财政部彻底解决完AMC政策性不良资产负担之后。”他认为。(
文章出处:南方周末